近日,广东等地出现登革出血热等疾病,应引起关注。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、亚热带的非洲、美洲、东南亚、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,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之一,目前没有可预防的疫苗。
登革热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、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关节、肌肉疼痛、恶心、呕吐等,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出血、血浆渗漏及器官损伤,危及生命。
目前虽已是夏末初秋,但气候闷热,仍是蚊子等昆虫活动的高峰期,经常有发生虫咬性皮炎的病人来医院就诊,要认真预防虫媒引起的各种传染病:
1.
加强环境卫生。
要及时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沟壑、污水,及时处理积水,防止蚊虫孽生。
2.
做好灭蚊防蚊。
秋季蚊虫易进入室内,宿舍应装置蚊帐、配备纱门和纱窗,在学生宿舍周围要开展灭蚊工作,防止虫媒传染病的传播。
3.
避免蚊虫叮咬。
避免在“花斑蚊”出没频繁时段(7-9时、16时到黄昏)到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在登革热流行区旅游,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,涂蚊虫驱避药物,被蚊虫叮咬后应及时涂擦清凉油等药物,减轻虫咬毒性。
4.
加强疾病监测。
校医院要强化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学习。加强发热门诊对登革热的监测,对疑似登革热病人要开展登革热血清抗原抗体的检测。
5.
及时就诊治疗。
从登革热疫情地区回来的师生,有蚊虫叮咬史,出现发热、皮疹等情况时,应尽快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以助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