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学院:
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,由于天气多变,干燥、时暖时热,人体内环境难以与外界环境相适应,免疫力相应低下,一些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趁虚而入,特别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,目前我国部分地区H7N9疫情盛呈现上升态势,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,集体食堂就餐、集体宿舍住宿的人数多,容易造成传染病疫情的传播、蔓延和暴发流行。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及禽流感防控工作,提高防控和应对传染病及禽流感的能力,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,切实树立“学校教育健康第一”的思想,贯彻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。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,各学院要高度重视,利用宣传板报、班会、微信、QQ群等多种形式做好H7N9防治知识的宣传。
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,流感病毒颗粒外膜有两行表面糖蛋白覆盖,一型为学细胞凝集素(即H)一型为神经氨酸酶(即N),H又分15个亚型,N分九个亚型,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流感,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,禽流感病毒中,H3、H5、H7、H9都可以传染给人,其中H5为高致病性。
一.临床表现:
潜伏期:一般为七天以内
临床表现:发热、咳嗽、少痰、可伴有头疼、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,表现为重症肺炎,体温大多保持在39°C以上,出现呼吸困难,可伴有咯血痰,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,纵隔气肺、脓毒症、休克、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拉伤等。
二.病原学特征
H7N9有对热敏感,对低温抵抗性较强,65°C加热30分钟或者煮沸(100°C)2分钟以上即可灭活,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可存活一周,在4°C水中可存活一个月,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,在PH4.0的条件下,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。
三.流行病学特征:
1.传染源: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其分泌物或排泄物。
2.传播途经:呼吸道,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传染。
3.易感人群:大部分是成人。
4.高危人群: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、销售、宰杀、加工业者。
四.防治原则
1.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,多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不吸烟,勤洗手;注意个人卫生,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住口鼻。
2.注意饮食卫生,请尽量购买冰鲜白条禽类食品,避免直接接触活禽或病死禽,减少到禽类交易市场的机会。进食禽肉、蛋类要彻底煮熟,加工、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、熟分开。
3.保持教室和宿舍的空气流通,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,每次至少10分钟,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。
4.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,该流感病毒不耐热,100℃下,1分钟即可灭活。
5.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,应戴上口罩,尽快就诊,并切记主动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史。
6.一旦患病,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,多休息,多饮水,注意个人卫生。